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5-26 10:54:18
③統計與概率部分雖然所占分值較小,但概念多。考試重點仍然為“平均數”等基礎概念的理解和計算;但也考查了學生對概率的理解和應用。復習時應注意將統計與概率問題與其他領域知識相結合,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2.重能力.
①善于提出適合學生的有一定思維價值、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問題.
②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切實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能力還要在培養學生解題的準確性上下工夫,解決好學生突出存在的會而不對的情況.
③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④第二輪復習時,不回避常規題型,應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出一些復習專題.
⑤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過程.
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決具有新情境問題的過程中,感悟出如何進行正確的思考.
中考數學命題都是圍繞“三基”和“四能”展開的。所謂“三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四能”指邏輯思維能力、綜合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用所學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考試題大部分考題是基本題,但基本題不是簡單題,而是利用基本方法、基本知識和能力解決基本的問題.
基礎知識的復習要在形成體系上下功夫,要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新知識應及時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特別要注意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逐步形成和擴充知識結構系統,構建“數學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絡化的有機體系。這樣,在解題時,就能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啟示,從記憶系統里檢索出有關信息進行組合,選取出與題目的信息構成最佳組合的解題途徑,優化解題過程.
學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個可行的復習計劃,計劃要有重點且容易實行,時間安排上最好能跟上老師復習的進度并超前一些。復習時可以先回歸課本,把相應的章節溫習一遍,對其中包含的知識點逐一進行認真的梳理,形成清晰的脈絡,記下主要難點和題型,發現自己的薄弱點.
通過梳理課本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一定量的做題訓練,加強知識的應用。這一點必須引起重視,只有平時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才能在中考中正常發揮,只有每天動筆適量做些練習,這樣才能保持思維的連貫性,考場上才不至于有生疏感.
做題并非做得越多越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量的做,切忌“題海戰術”或只顧做題忽視對知識點的梳理和深入理解。最好在中等及以下難度的題上多花時間,從中總結規律及加強題后反思.
附:新、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
一、數與代數
1.刪去的內容
(1)對大數的認識與應用“能對含有較大數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
(2)“有效數字”的概念
(3)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問題
2.增加的內容
(1)知道|a|的含義(這里a表示有理數)
(2)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最簡分式的概念
(3)整式的乘法增加一次式與二次式相乘
(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判斷方程是否有實根和兩個實根是否相等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
*會利用待定系數法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表達式
*能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程組
*知道給定不共線的三點坐標可以確定一個二次函數
二、圖形與幾何
1.刪去的內容
(1)關于等腰梯形的相關要求
(2)探索并了解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3)關于影子、視點、視角、盲區等內容,以及對雪花曲線和莫比烏斯帶等圖形的欣賞等
(4)關于鏡面對稱的要求
2.增加的內容
(1)會比較線段的大小,理解線段的和、差,以及線段中點的意義
(2)了解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3)會按照邊長的關系和角的大小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4)了解并證明圓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
(5)了解正多邊形的概念及正多邊形與圓的關系
(6)尺規作圖: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已知一直角邊和斜邊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圓、內切圓;作圓的內接正方形和正六邊形
*了解平行線性質定理的證明
*探索并證明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以及弦所對的兩條弧
*探索并證明切線長定理:過圓外一點所畫的圓的兩條切線的長相等
*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
三、統計與概率
1、強調對“隨機”的體會
通過案例了解簡單隨機抽樣;通過表格、折線圖等了解隨機現象的變化趨勢。
2、加強體會數據的隨機性
3、明確指出所涉及的隨機現象都基于簡單隨機事件
4、刪去極差、頻數折線圖
四、綜合與實踐
(1)結合實際情境,經歷設計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并加以實
施的過程,體驗建立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嘗試發現和提出問題。
(2)會反思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將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形成報告或小論文,并能進行交流,進一步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3)通過對有關問題的探討,了解所學過知識(包括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進一步理解有關知識,發展應用意識和能力。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合作研究,設計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并加以實施,體驗建立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嘗試發現和提出問題。
決定:增加的內容中考命題不削弱,刪減的內容中考命題不加強。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