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17 15:08:34
一、照相關于電影的出現(照相19世紀30年代誕生,40年代傳入中國)
1.19世紀晚期照相術開始走進清朝宮廷生活,不久中國許多城市都有了照相館
影響1,鎖定了瞬間即逝的歷史片段。2,保留了社會發展的真實證據。3,為我們觀察當時社會風貌提供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2.1896年,上海徐園放映"西洋影戲"(中國近代第一次放映電影);1905年,中國人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京劇藝術紀錄片),它拉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發展:電影從無聲默片發展成為有聲電影,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事業初具規模
二、剪發辮改稱呼,服飾的變化(剪發辮是中國人追求文明的表現,改稱呼是中國人追求平等的表現)
1.1912年3月,孫中山頒布剪辮令,要求限期剪去辮子,去除舊俗,做中華民國新國民
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法令革除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職員之間一律改稱職務;民間稱呼改為"先生""君"(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3.服飾變化背景:清末民初,社會發生巨大變革
西服成為男士在正式場合首選服裝,中山裝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服裝;女士流行高領服裝,是現代中式旗袍雛形
§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甲午中日戰爭后近代工業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民國初年和一戰有利的內外條件使民族工業得到了一次發展機遇,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