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7-06 13:43:19
一塊被多人評價為“平庸”的雕刻石,一塊因失誤而被摔碎為碎片的鏡子,本應是一無是處的廢品,但因有人會賞識,平庸的石頭成了流傳千古的雕塑,破碎的鏡子鑲嵌在盧浮宮墻壁上,成了璀璨的寶石。可見,唯有帶上賞識的“眼鏡”,才能在殘缺和平庸中,發現意外的美與不凡。
帶上賞識的“眼鏡”,直視內在的美,學會賞識他人。縱觀中國歷史長河,因不會賞識,痛失英才,又因會賞識,成就大業的英豪比比皆是。三國時期,“鳳雛”龐統生有濃眉掀鼻,黑面短髯、身高低矮,奇丑無比。雖其與“臥龍”諸葛亮齊名,人稱得“鳳雛”、“臥龍”一個便可得天下。而孫權以貌取人,將其拒之門外。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也難逃以貌取人的庸俗,棄之不用。惟有劉備小試牛刀,發現龐統乃曠世奇才,委以重任,最后龐統替劉備一回。可見,孫權和曹操雖然都有用人之術、識人之術,唯獨逃不過世俗的以貌取人,這說明他們的賞識還是淺薄的,劉備正是帶上了賞識的“眼睛”,能夠在缺憾中發現才能,才有龐統救劉備一命的千古美談。所以,真正的賞識應該是透過外表直視內在的賞識,才算是對人無完人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只有這樣的賞識,才能發現蒙塵的珍珠,才是真正的做到了賞識他人。
帶上賞識的“眼鏡”,用足夠的自信,學會賞識自己。有些人會賞識他人,卻始終看不到自己的優勢,不敢毛遂自薦,而錯失良機;有些人卻是深刻認識自己,敢于賞識自己,反而脫穎而出。戰國時期,趙國的平原君門下門客眾多,可是選二十個前往楚國出使的隨從卻差一個選不出,這時毛遂自薦,在大堂之上與楚考烈王唇舌相戰,痛斥楚考烈王忘記了秦國差點滅了楚國的百年之恥,讓楚考烈王不得不派兵挽救危難之中的趙國國都邯鄲,毛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毛遂原本在眾門客之中是個沒有什么特別才能,平原君也沒有發現他有什么過人之處。但毛遂懂得賞識自己,從沒有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認識而懷疑自己的才能,反而是在沒人賞識、舉薦的處境下,把握機遇毛遂自薦,一舉成名。無獨有偶的還有李白。李白在詩壇名聲大噪后,被唐玄宗招入宮中,當李白發現他的詩賦成了宮廷取樂的玩物,離開朝廷。李白沒有因此而妄自菲薄,反而縱情于山水之間,漫游天下,更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豪放自信,在詩歌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無論是毛遂還是李白,他們都是因為懂得自我賞識,充滿自信,才得以千古流芳。可見,帶上賞識的“眼鏡”,用足夠的自信,學會賞識自己多么重要,當你真正了解了自己,發自內心的賞識自己,才有可能把握機遇,迎頭而上,成就豐滿的人生。
人生路漫漫,只有學會賞識他人,也能學會賞識自己,才能像米開朗基羅一樣,在平凡的石頭上,看到雕刻名作的奇特紋路;才能在破碎的鏡面中,發現寶石般閃耀的光芒;才能像毛遂、李白一樣發現珍寶就在自己身上。帶上賞識的“眼鏡”,在殘缺與平庸中,發現意外之美與不凡是一種人生的修煉,這種修煉是人生的美好境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