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7-06 15:19:24
古代著名詩人杜甫面對生活住宿的困苦由己及人曾吶喊到:“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改革開放前住房問題令人堪憂,1960年代末,許多企業由于職工人口眾多,建房分房困難,開始集中興建過渡式房子作為集體宿舍。這種住宅樓一般南北兩側各有一排房子,宿舍門相對,中間有一條長長的走廊,這種集體宿舍樓被稱為“筒子樓。房子狹小,缺乏私密性,衛生間和廚房一般為公用,生活空間小,居住十分困難。李基鉉的《中國住房雙軌制改革及其不平等性》一文提到,據1985年國家統計局的調查,40%的居民住在不到4平方米的空間,而一對年輕夫妻通常和一對老夫妻以及孩子們住在一個房間。60%的家庭內沒有下水道設施,71%以上的居民沒有廚房。而當時中國農村的住房情況也不容樂觀,以前農村的房子一些是用泥土和石頭、木頭建筑而成的,屋頂采用的是瓦片,在改革開放以前,廣大農村房子還以土坯房為主。改革開放前中國受國內計劃經濟體制、文化大革命等影響,社會住房條件并不是很好。
改革開放如寒冬臘月后的春風,吹拂在神州大地上,中國社會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改革開放后中國住房情況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0年鄧小平關于住房問題的講話拉開住房制度的改革,鄧小平,當時談到住宅問題,他說:“要考慮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改革開放后房地產得到極大的發展,國家對于城鎮鄉村住房建設問題也十分的重視,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規范房地產的發展。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農村,一座座小樓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地展現在眼前,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人民收入得到提高,家庭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原先低矮破舊的瓦房區已是舊貌換新顏,出現了用水泥和磚塊建造的紅磚房,甚至出現小洋房、別墅等等。一條條筆直的公路溝通村莊,農村住行十分方便。
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城鎮,商務房、住宅房、工業房等井然有序地分布,城中村、筒子樓等漸漸消失。人們更加注重住宿條件,小區里的住宅區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別墅房更是依山傍水,商務區幢幢樓房大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氣勢。
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越來越迅猛,經濟發展浪潮方興未艾。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國家對于住房問題越來越重視,而人們隨著自身收入水平的提高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愿不久的將來,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每個人都有海子筆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般的生活環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