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8-20 10:12:05
生活中,我們總在為心中的目標不停地奔走,跨過險灘,穿越荊棘。每當我們想要放松一下時,總有一個聲音在冥冥中響起——要堅持,不可以就此停止。于是,我們又背起沉重的行囊匆匆趕路了。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停下”并不意味著松懈,更不等于放棄。適時地停下,是對往日的總結,是對自身的及時調整,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前方的挑戰。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不僅是生活的境界,更是智慧的明達。
“走”需要勇氣,“停”則需要更大的勇氣。幾千年前孔夫子就教育我們——“生無所息”。在人們心靈和社會觀念的辭典中,“永不停息”被賦予了理想主義的色彩,成為人們崇尚的品格。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不管環境的變化,不知疲倦地一味走下去,常常讓我們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現實的生活就像在大海上航行,在接近目標的途中,不知什么時候會遭遇風暴。當暴雨突至,與其冒著可能翻船的危險頂浪而上,不如暫時改變航向以避開風險,等到雨過天晴再繼續起航。
古語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停下,不是庸者之姿,而是智者之態。生活中,難以抗拒的困難面前,以首先保全自己的方式當停則停,是一種“以柔克剛”的大智慧。
對于生活,走與停同樣重要。生活的法則要求我們該走就走,當停則停。如果我們應要與生活的法則對抗,一味按主觀愿望走下去,那么我們將遭遇的可能不僅僅是失敗。二十世紀中葉,人類曾對大自然宣戰,在最初微小的成就面前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可以戰勝自然,改天換地。其結果卻是近乎瘋狂的行為造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生態危機,差點葬送了全人類以及整個地球上的生命體系。
為了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應該承認生活的法則同自然的法則一樣,不必抗拒。我們應該對自己能夠控制什么何不能夠控制生么進行理想的評估,面對生活的海潮,建立平和的心態。在生活中自如地把握航向,該向目標直奔的時候,就保持航向,勇于前行;該迂回暫緩的時候,就及時停下,避一避風浪。
該走的時候,堅定的大步前進;當停的時候,果斷地適時停下,以最適合的方式,自信地抵達勝利的彼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