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2-27 19:13:39
一、端正態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學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愛國,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態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縱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后聯系,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回歸”時,我們應聯系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占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
經常注意前后聯系,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于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臺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四、及時復習鞏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復習鞏固,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懶散拖沓,所學的知識不及時掌握,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這樣怎么能把學習搞好呢?
五、學會解題,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要想學好歷史,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必須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