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19 17:58:56
【賞析】
這是一首五律詩,最早見于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岳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頸聯被明代胡應麟贊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時序匆匆交替,這怎不讓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
詩中“生”“入”用了擬人手法。是人物一說理。卻在描寫景物中蘊含理趣。海日生于殘夜驅盡黑暗,江上景物呈現“春意”闖入舊年,趕走嚴冬,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這首詩抒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的懷鄉情思,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全詩和諧優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
該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小景是難得出現的。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后世,但并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