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20 09:26:24
二、閱讀理解
1.文學常識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學史上有“大李杜”之稱,而本詩的作者 和杜牧則有“小李杜”之稱。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下畫線的字的意思。
① 何當共剪西窗燭 [何當]:
② 卻話巴山夜雨時 [卻話]:
3.詩人想像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邊剪去燃盡的燭芯,一邊回味這巴山的綿綿夜雨。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心情?
4.簡析詩中“漲”字的妙處。
5.“秋”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兩個“期”字,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6.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7.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8.從寫法的角度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的表達效果。
9.想象一下,“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所描繪的場景,并寫下來。
10.結合詩境體會“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一虛寫的妙處。
11.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復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期”的兩次出現,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復使用,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12.對《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盡快與好友相見的無奈。
B.“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凄冷。
C.“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對與好友促膝深談的深切期盼。
D.詩中最后兩句是實寫自己的經歷。
13.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一句寫詩人雖日日思歸,卻沒有準確歸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
B.第二句寫想象景象,把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幻想中連綿的夜雨、漲滿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讓未來的歡聚反襯出今夜的愁苦。
D.全詩“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回環往復的意境,抒發了詩人羈旅他鄉時思“君”的深情。
14.對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問一答寫出了詩人歸期臨近時無法抑制的激動心情。
B.“巴山夜雨漲秋池。”寫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漲滿秋池之景,作者沒說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顯現。
C.“何當共剪西窗燭,”中“何當”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中引發而來,“共剪”是對未來歡樂的憧憬。
D.“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了的談話材料。
15.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
A.這首七絕情思委婉,清新流暢。詩人以眼前之景預測未來,遙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貫注其中。
B.第一句一問一答,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
C.“何當”為想像希望之詞。對坐西窗,共剪燭花,想像美麗,寫得逼真,揭示出詩人深摯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現作者看重這異鄉奇景,要將它描述給親友聽。
16.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一句寫詩人雖日日思歸,卻沒有準確歸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
B.第二句寫想象景象,把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幻想中連綿的夜雨、漲滿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讓未來的歡聚反襯出今夜的愁苦。
D.全詩“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回環往復的意境,抒發了詩人羈旅他鄉時思“君”的深情。
17.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像用詩寫的回信,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寫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詩人將自己與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異鄉的夜雨景色貼切地融合在一起,綿綿雨中,更見兩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寫在巴山秋雨之夜,與久別重逢的親人徹夜暢談的歡聚場面。
D.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回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
18.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后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B.一個“漲”字,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出詩人愁思的綿綿深重。
C.后兩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以未來想象中的歡聚許諾友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令人的思緒在現實和想象的時空之間徘徊不已,如此表達思“君”的深情,覺得有點累贅。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