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20 10:56:09
【答案】
1.①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
②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③龍鐘:沾濕。
④憑:托。
⑤傳語:捎口信。
2.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3.這句詩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自己的家園,“東望”點明家園的位置,也說明自己在走馬西行。“路漫漫”三字,說明離家之遠。詩人辭家遠征,回首望故鄉,自覺長路漫漫,平沙莽莽,離家已越來越遠。“漫漫”二字,給人以茫茫然的感覺。
4.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
5.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6.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7.“龍鐘”在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
8.(1)不正確。這種理解,把“馬上”本來的意思“騎著馬在路上”(或“騎在馬上”)錯誤地理解為“立刻”。把表示“沒有”的“無”理解為表示“用不著”的“毋”。此詩后兩句的意思是騎著馬走在路上突然遇見了入京使者,身邊沒有紙和筆可以寫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帶話給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訴他們詩人是平安的。
(2)①這樣的理解改變了詩歌表現的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②這樣的理解不符合題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與家人相見。③這樣的理解與詩歌前兩句描寫的傷心情感不合,既然馬上就要與家人見面了,還傷心什么呢?
9.D
10.B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