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4-03-20 11:18:31
【賞析】
這是一首寫登高遠覽,借以抒發(fā)理想與抱負的抒情詩。全詩構思奇特,選擇角度新穎;登高望遠,卻沒有為描寫景物多費筆墨,而旨在生發(fā)議論。
詩的前兩句寫景:飛來峰位于山巔,已經(jīng)很高,峰上又有極高之塔,更是矗立云霄,這是實寫。接下去說在雞鳴之時,站在塔上可見旭日東升,更以虛筆法,渲染烘托了塔的高入云天,為接下來的議論抒情做好鋪墊。
后兩句借景抒情,但一反常人感受。人們常用“浮云蔽日”來比喻奸佞小人當?shù)溃骰栌篃o能。比如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中所說“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就是這個意思。王安石卻就傳統(tǒng)題材翻出新意,抒發(fā)具有政治內容和人生哲理的深沉感慨:我不怕浮云遮住我的遠望視線,因為我身在最高的層面上。可見,詩人借寫景來抒發(fā)遠大的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改革事業(yè)的堅定信念。
詩中景物描寫采用的是虛擬之筆,所指的是社會現(xiàn)象,寄意深沉。全詩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寓抽象事理于具體事物之中。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