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24-03-20 16:04:49
二、閱讀理解
(一)理解選擇。
1.下列是對本詩的分析,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
A.這是一首寫景抒懷的五言律詩,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追求寧靜的思想情懷。
B.這是一首敘事、寫景、抒懷的五言律詩,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追求清幽勝境的心情。
C.這是一首寫景的五言律詩,表現(xiàn)了作者置身寂靜、清幽、空靈的勝景中,心靈受到感染與陶冶的一種心境。
D.這是一首敘事與寫景相結(jié)合的五言律詩,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人生感悟。
2.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大約作于詩人做縣尉時。詩歌描寫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景致,流露出詩人對仕途生活的向往。
B.詩題“題破山寺后禪院”,可知“后禪院”才是詩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兩句后提過破山寺后,立刻轉(zhuǎn)入對后禪院的描述。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fā)人豐富的聯(lián)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于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xiàn)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huán)境。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xiàn)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xiàn)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tài)。
3.下面對詩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起首兩句寫詩人在清晨入破山寺興福寺時,旭日初升,光照樹林。
B.三、四兩句描繪了禪院美妙的環(huán)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現(xiàn)力。
C.五、六兩句書寫詩人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xiàn)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悅,“潭影空人心”,表現(xiàn)詩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獲得愉悅的內(nèi)心感受。
D.這首詩題為“題破山寺后禪院”,可見“破山寺”是全詩重點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畫后,立即轉(zhuǎn)入對“破山寺”的描述。
4.對“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點評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
A.這兩句是本詩最大的亮點,是全詩的最高境界,有此兩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徑花木使鳥兒怡然自得,使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凈盡,靈魂得到凈化與升華。
C.互文互義、相得益彰。
D.“悅鳥性”與“空人心”形成對比,鳥性之悅為人心之空作了鋪墊。
5.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 )
A.這首詩借題詠佛寺禪院,抒發(fā)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憤懣抑郁之情。
B.首聯(lián)點明出游的時間和地點。詩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時“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寫了詩人在后禪院的所見所感,借寫鳥兒歡悅的情形和空靈的潭影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懷。
(二)名句賞析。
1.賞析“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2.賞析“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3.賞析“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三)理解作答。
1.這首山水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2.“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是否前后矛盾?為什么?
3.詩歌尾聯(lián)后來演變?yōu)槟膫?頷聯(lián)簡化為哪個成語,這成語隱含了什么哲理?
4.有版本“曲”作“竹”,你認為是“曲徑”還是“竹徑”好,為什么?
5.頸聯(lián)中“空”字寫得極好,為什么?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