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20 16:42:39
二、閱讀理解
1.這首詩從體裁上說屬于 。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出生于河南鞏縣,一度在長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稱 ,后世稱其為“杜少陵”,安史之亂后入蜀,一度掛著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銜,因此后人又稱他為 。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 主義詩人,當時人稱 。其詩顯示了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又被后人稱為 。
2.各用一個詞語概括四個自然段的意思。(每一個詞語不超過5個字)
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讀了這首詩,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用詩中的句子描繪一下。
示例:舍己為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5.請對“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進行簡要賞析。
6.“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7.選出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這首詩屬于近體詩,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
B.語言樸實、準確、形象、生動并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
C.全詩通過屋破漏雨情節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在戰亂年代的貧困生活和關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詩將敘述、描寫、抒情三者融為一體,用憂國憂民這根感情線索把它們交織在一起,意境深遠。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風吹破引發感慨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
B.詩人對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進竹林的行為無可奈何,只好拄杖歸來,獨自嘆息。
C.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活狀況。
D.這首詩最后一段運用敘述抒情的表達方式,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9.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聯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萬方多難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
B.“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預示大雨將至,烘托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
C.“嬌兒惡臥踏里裂”一句表現出詩人對孩子在窘迫處境下還這么嬌氣頑皮的厭煩。
D.“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照應,表現了詩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