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20 17:12:43
二、閱讀理解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詞牌名為 ,作者 ,字 ,號 , 代人。這首詞,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闋問 ,下闋問 ,歸根結底,是問 。表現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探求。
2.“此事古難全”里的“此事”指: 。詞中加點的“嬋娟”在詞中指的是 。
3.“我欲乘風歸去”的遐想,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 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 。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 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4.張九齡《望月懷遠》說:“ , ”;許渾《秋霽寄遠》說:“ , ”,蘇軾就是把前人的詩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鑄成對天下離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5.判斷下列句子朗讀節奏的正誤,在括號內用“√”或“×”表示。
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②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6.這首詞開篇發問,起筆不凡。畫橫線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7.這首詞,歷來被認為是中秋詞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你認為這首詞為什么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8.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
9.賞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這首詞表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變化?
11.“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詞人怎樣的心理?了詞人怎樣的心理?
12.結合語段說說詞中人在思考什么?
13.“不應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內容可能是什么?
14.下面詠月的詩句中,哪兩句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
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鉤。
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5.月亮的美稱很多,你能說出幾個(至少兩個)?
16.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你還能說出宋詞中與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種風格嗎?并舉一兩個作家。
17.宋代胡仔《若溪漁隱叢話》評價本詞:“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請從本詞蘊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現的情懷作出分析。
18.閱讀“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一詞句,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句詞在你腦海中呈現的是怎樣的畫面。
19.在設計“歡飲達旦”這句的朗讀時,同學們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應該用“熱切高昂”的語調,有人認為應該用“舒緩低沉”的語調。請你結合詞的內容和【鏈接材料】,給出朗讀設計的建議并陳述理由。
【鏈接材料】
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宋神宗熙寧九年,蘇軾謫居密州,與胞弟蘇轍已有七年未見。這年中秋,詞人對月暢飲,乘興揮筆寫下這首名篇。
20.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中蘊含著人生哲理的詞句是( )
A.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D.我欲乘風歸去。
2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詞前小序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及寫作的緣由,并領起全篇。
B.詞人把酒問天,寫出了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達了對明月的贊關和向往。
C.訶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瀾中,含蓄地表現用對人間生活的厭棄。
D.“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圈”表面寫對明月的埋怨,實際表達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22.下列對這首詞的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
A.“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丙辰”指干支紀年法的丙辰年,“不勝寒”意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為“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詞的上片詞人由賞月抒發了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終不愿“歸去”,是因為在“天上宮闕”里,自己會有“高處不勝寒”的不適,而無在人間“起舞弄清影”的歡樂。
C.詞的下片由月寫到人,由自己聯想到兄弟,由抱怨圓月到理解月圓,由月圓月缺的自然規律到悲歡離合的人生規律,由對生活的無奈到對生活的祝福,表現了詞人理性的生活態度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境界。
D.中秋與明月是美好的時節和事物,離別與親情是千古傳承的無奈與溫馨,如同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給自己給親人也是給我們留下的美好祝愿。
23.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
A.這是一首望月懷人之作,全詞情理交融,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幾個詞語,寫出了詞人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糾結心理,表現了詞人對現實的逃避。
C.“何事長向別時圓”,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無理的語氣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達了美好祝愿,表現了作者的曠達和智慧。
24.下列對《水調歌頭》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爰,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