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3-20 17:21:32
【賞析】
這首懷古詩,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情緒。
首聯一個“悲”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呼應緊湊,給人以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棲遲”,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這種生活本就是驚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賈誼的侘傺失意。
頷聯圍繞題中的“過”字展開描寫。“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
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詩人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接著,筆鋒一轉,寫出了這一聯的對句“湘水無情吊豈知”。這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郁無訴、徒呼負負的心境,刻畫得十分動情,十分真切。
尾聯的出句,好像詩人就站在讀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這種典型環境象征著當時國家的衰敗局勢,與頷聯中的“日斜時”映襯照應,加重了詩篇的時代氣息和感情色彩。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