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12-24 00:41:42
民國時期作為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個特殊時期,無論是社會結構,還是社會運行機制(包括社會生活等)都在急劇地發展、變化著,是這段歷史的總態勢和總特點。誠然,由于民國時期中國所處的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國社會在其轉型過程中,呈現了如下幾個特征。
社會的“沉淪”與社會的“進步”共生。民國時期,中國社會始終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中國社會這種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沉淪”與“進步”共生的發展態勢。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王朝,但并沒有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民國成立后的38年中,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入侵后,中國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國史,實在是一部中國社會的沉淪史。
然而,帝國主義的侵略并沒有能完全阻止中國社會向現代轉型的步伐。在與帝國主義抗爭的過程中,中國開始走向世界。封閉型的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被打破,中國被迫開始了痛苦的現代化歷程。在中國逐漸融合于世界的過程中,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了。民國成立后的38年,中國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封建勢力遭到嚴重的沖擊,中國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資本主義性社會。一部民國史又實在是一部封建勢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資本主義的成長史。
一方面由于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中國社會在一步步沉淪;另一方面,由于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奮力抗爭,中國社會在一步步轉向現代,“沉淪”與“進步”共生,是民國時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大特征。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