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5-03-30 17:11:07
22課《孟子》三章
一、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年~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現在山東鄒城市)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尊稱孟子為“亞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說。
二、故事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戰國時期。當時,各大國之間“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面對這樣一種社會現實,孟子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他到處游說,宣揚他的“仁政”“王道”主張。孟子把孔子“仁”的觀念發展為“仁政”思想,指出“民貴君輕”,勸導統治者重視人民。同時他反對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殺人者”才能統一天下的觀點。他極力主張“行仁政”,恢復井田制,省刑薄賦,確保“黎民不饑不寒”。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