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化學知識點 > 氫氣、空氣、氧氣
空氣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分別發現并制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
2023-03-21
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實驗現象: 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占瓶子容積的1/5。 2.實驗結論: 說明空氣不
2023-03-21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化學變化) 1.雙氧水(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A.藥品: 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 B.實驗原理: 注: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C.裝置: 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雙氧水
2023-02-12
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2023-02-12
工業制法 (分離液態空氣法) 原理:利用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 物理變化(蒸餾) (1)具體過程 (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2023-02-12
氧氣的物理性質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于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態變化:降溫后,氧氣可以變為
2023-02-12
氧氣的化學性質 (一)與非金屬(碳、硫、磷)的反應 1.木炭(黑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做木炭燃燒實驗時,燃燒匙應
2023-02-12
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物質: 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煙塵。 2.污染來源: 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 3.被污染的
2023-02-12
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實驗現象: 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占瓶子容積的1/5。 2.實驗結論: 說明空氣不
2023-02-12
空氣的主要成分 按體積分數: 氮氣(N2)78%, 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 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空氣成分口訣: 氮七八氧
2023-02-12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于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化學性質不活潑。 2.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2023-02-12
空氣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吸入空氣,吐出廢氣。但是我們所吸入的空氣并不全是氧氣,空氣是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有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氣體占0.03%。 但是空氣的成分
2023-01-09
常見物質
2023-01-09
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化學性質 助燃性和氧化性 化學性質: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氧氣具有。 注意 ①氧氣可以幫助可燃物燃燒(或支持燃燒),具有助燃性,與可燃性有本質區別。 ② 劑 是一種發生某種變化的作用物質,
2023-01-09
周圍的空氣
2023-01-08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lfla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