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歷史知識點 > 世界歷史
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 1、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地產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 富裕農民、騎士和鄉紳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
2024-06-26
手工業方面的新變化 (1)中世紀晚期,手工業的發展有什么變化? 農村變化的同一時期,手工業也不斷發展。一方面,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他們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 (2)分散手工工場是怎樣出現的?
2024-06-26
農業的新變化: (1)11世紀以后,歐洲各地農村紛紛開展了什么運動?具體情況如何? 11世紀后,歐洲農村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澤被開發,土地面積逐漸擴大。有的墾殖由領主組織,多數是農民自發開
2024-06-26
阿拉伯文化 (1)發展原因:哈里發重視知識,認為 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 ;830年,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 智慧宮 ,支付與譯著同重量的黃金稿酬。 (2)表現: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從
2024-06-26
阿拉伯帝國 (1)版圖: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 (2)影響:伴隨著帝國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 編輯推薦: 中考各科目重點
2024-06-26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 (1)背景: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創立:穆罕默德闡述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紀初創立伊斯蘭教。 (3)傳播:最初在麥加城傳教,遭到傳統勢力的反對;622年
2024-06-26
武士和武士集團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貴族、豪門、寺院大量購買、兼并土地,組成莊園,大莊園還享有 不輸不入 的特權。 (2)武士集團: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強壯男子武裝起
2024-06-26
大化改新 (1)背景:6 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 (2)概況: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 大化改新 。 (3)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
2024-06-26
6世紀前的日本 (1)建國:1 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世紀初,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 (2)統治: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 大王 ,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居民以 部 的形式組織生產;部民是貴
2024-06-26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1)外來侵略:7世紀起,阿拉伯人不斷攻擊拜占庭帝國;9世紀以后,面臨多個外部軍事勢力的進攻;西歐封建主組建十字軍東征拜占庭。 (2)抗擊侵略:把行省改為軍區,把自由民編入軍隊,軍事將領成為
2024-06-26
大學的興起 (1)背景: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 (2)興起: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 。
2024-06-26
城市居民的身份 (1)由來: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農奴在自由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市民的身份,從此享有自由。 (2)生產生活:手工業者主要從事小商品生產,家庭既是生產作坊,也是店鋪。商人專事商
2024-06-26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西歐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剩余產品增加,商業貿易發展,人口增長。 (2)表現:舊的城市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 編輯推薦: 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
2024-06-26
莊園法庭 (1)權利:有司法權,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戶在勞役中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起訴與處罰。 (2)開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時間為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地點不 固定。 (3)懲罰:手段通常是處以罰
2024-06-26
莊園的領主與佃戶 (1)形成:9世紀開始形成,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 (2)特點: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3)生產關系: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土地分為領主的 直領地 和佃戶的 份地 ;莊園
2024-06-26
查理曼帝國 (1)繼位:8世紀,法蘭克國王丕平之子查理繼承王位,成為法蘭 克國王。 (2)擴張:800年前后,版圖擴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國西部的廣大地區,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 (3)統治:實行鼓勵
2024-06-26
封君與封臣 (1)形成: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為封臣。 (2)關系: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無償地為封君
2024-06-26
法蘭克王國 (1)建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許多王國中最強大的是法蘭克王國。 (2)統治:克洛維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
2024-06-26
哲學和法學 (1)哲學:德謨克里特提出了 原子論 ;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主張 人應該認識你自己 ;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 (2)法學:《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
2024-06-26
建筑藝術 (1)希臘:體現在神廟建筑,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 (2)羅馬:特點是石拱門、穹頂等。代表性建筑有羅馬大競技嘗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和萬神廟等。 編輯推薦: 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2024-06-26
文學和雕塑 (1)文學:《荷馬史詩》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 (2)雕塑: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 編輯推薦: 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
2024-06-26
羅馬帝國衰亡 (1)原因: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日耳曼人侵入羅馬帝國。 (2)滅亡: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 編輯推薦: 中考各科
2024-06-26
羅馬帝國 (1)政權更迭:公元前49年,凱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首創 元首制 ,掌握最高統治實權。 (2)建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屋大維采取了許多措施解決矛盾,羅
2024-06-26
羅馬城邦 (1)建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 (2)統治: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設立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
2024-06-26
亞歷山大帝國 (1)興起: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 (2)東征: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先后打敗波斯帝國、埃及,進入兩河流域,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
2024-06-26
雅典的民主政治 (1)背景:經過幾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體。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民主達到全盛,奴隸制政治發展到高峰。 (2)表現:雅典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代表各地的
2024-06-26
希臘城邦 (1)范圍:包括希臘半島(主體)、愛琴海諸島等地區。 (2)特點: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 (3)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此后進入荷
2024-06-26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創立: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 悉達多創立。 (2)教義:反對婆羅門的特權。提出 眾生平等 ,宣揚 忍耐順從 。 (3)發展:信仰佛教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的國教。 (4)傳播:公元前3世紀后開始
2024-06-26
(1)建立: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的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 (2)主要內容 婆羅門:掌管祭祀 剎帝利:掌管軍事、行政權力 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商業 首陀羅:由被征服的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
2024-06-26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興起: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流域。 (2)建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來出現了許多小國家。 (3)鼎盛:孔雀王朝統治時期,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
2024-06-26
《漢謨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內容:從法典中可知,古巴比倫分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三個嚴格的社會等級;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戰俘是
2024-06-26
古巴比倫王國 (1)統一:公元前18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2)統治: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 (
2024-06-26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1)范圍: 兩河 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又稱 美索不達米亞 。 (2)建國:約從公元前3500年起,產生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 (3)統一:約公元前2400年,實現了初步統一。 編輯推
2024-06-26
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 法老的統治 (1)統治:法老是全國的最高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于一身,國王經常用王杖責打大臣。 (2)危機:隨著社會
2024-06-26
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 (1)興亡:位于非洲東北角,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稱為 尼羅河的贈禮 。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若干小國,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實現統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國吞并。 (2)版圖:
2024-06-26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4年中考歷史知識:近代不同歷史階段西方殖民擴張的特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近代不同歷史階段西方殖民擴張的特點 (1)15世紀末至18世紀晚期:擴張主要是為了掠奪金銀財富,積累
2024-02-25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lfla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