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歷史知識點 > 中國現代史
欣欣向榮的科技文體事業 一、科技的發展:1.農業科學家袁隆平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這種水稻畝產量很高,被外國新聞媒體稱為 東方魔稻 。袁隆平被國際農學界譽為 雜交水稻之父 。 2. 八六三計劃
2023-01-13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偉大的歷史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時間、地點:1978年12月,北京 2.內容:①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②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
2023-01-13
我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1.一國兩制:(1)提出: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 一國兩制 的偉大構想。首先對臺灣問題提出,首先被運用與解決香港問題,開始由構想進
2023-01-13
十五大 報告 江澤民在 十五大 報告中指出:20世紀以后,中國人民在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 1.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分別是:第一次巨變是辛亥革命;第二次巨變是中華
2023-01-13
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根本大法;2.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3-01-13
新中國對土地和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 ①第一次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②第二次是1953-1956年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
2023-01-13
中考必考知識點集錦 1、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影響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3、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意義 4、洋務運動背景、根本目的、創辦的軍事企業和民用企業、性質、評價、失敗原因 5、《馬關條約》與以往
2022-12-11
中國現代史 (1949.10.1 今) 1.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 提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束。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
2022-12-11
現代中國 18、對中國現代政治建設的認識 (1)兩種社會形態: 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2)兩個機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兩部憲法: 《共同綱領》和1954年憲法。 (4)四大制度: ①
2022-12-11
中國現代史 1.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的是開國大典。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思想基礎的運動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
2022-11-18
4、辛亥革命的意義 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②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革命最大的功績),③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最深遠影響)。 5、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積極作用:新文化運動是中
2022-11-18
初中中國近現代史常考易錯知識點 1、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經濟)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 政治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 2、戊戌變法(1898年)廢除八股文; 1905年廢除科舉制。 3、1894興中會: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
2022-11-18
模塊二:中國現代史 考前試題演練
2022-11-18
1、中國現代史的開端是新中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 2、現代史的四個階段: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 1956年)、十年探索時期(1956年---1966年)、文革時期(1966-1976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
2022-11-18
一、中國近代史 (1840.6 1949.10.1) 1.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洋務運動( ) 提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概括地說就是指政治
2022-11-18
中國現代史
2022-10-18
中國近代史 (1840.6 1949.10.1) 1.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洋務運動( ) 提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概括地說就是指政治思想
2022-10-18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標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 ) 提示: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蘇兩國的核壟斷,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但這不是中國進入航天時代的標志;1970年中國自己研制的 東方紅一號 人
2022-09-14
經濟特區就是實行不同于內地的特色經濟、政治制度。( ) 提示:經濟特區就是經濟建設過程中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經濟管理體制的地區,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仍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這與特別行政區不同。
2022-09-14
經濟特區就是實行不同于內地的特色經濟、政治制度。( ) 提示:經濟特區就是經濟建設過程中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經濟管理體制的地區,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仍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這與特別行政區不同。
2022-09-14
經濟特區就是實行不同于內地的特色經濟、政治制度。( ) 提示:經濟特區就是經濟建設過程中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經濟管理體制的地區,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仍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這與特別行政區不同。
2022-09-14
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出發點是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 ) 提示: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是隨著國際形勢和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而調整的,其出發點是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
2022-09-14
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出發點是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 ) 提示: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是隨著國際形勢和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而調整的,其出發點是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
2022-09-14
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發布,標志著中美正式建交。( ) 提示:中美正式建交的標志不是l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而是l979年初開始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及《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說明中美關系開始走向
2022-09-14
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發布,標志著中美正式建交。( ) 提示:中美正式建交的標志不是l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而是l979年初開始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及《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說明中美關系開始走向
2022-09-14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實現民族完全自治。( ) 提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范圍內,在中央政府集中統一領導下,遵循國家憲法的規定,各少數民族以聚居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
2022-09-14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實現民族完全自治。( ) 提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范圍內,在中央政府集中統一領導下,遵循國家憲法的規定,各少數民族以聚居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
2022-09-14
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的悲劇重演就是要反對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 提示: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那樣的悲劇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并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2022-09-14
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的悲劇重演就是要反對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 提示: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那樣的悲劇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并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2022-09-14
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的悲劇重演就是要反對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 提示: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那樣的悲劇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并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2022-09-14
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的悲劇重演就是要反對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 提示:中國要避免十年 文革 那樣的悲劇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并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2022-09-14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 提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束。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022-09-14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 提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束。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022-09-14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 提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束。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022-09-14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 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造):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一五計劃: (1)目的:有計劃
2022-07-12
⑴背景: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漸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 ⑵提出:在籌建新中
2022-07-12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lfla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