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語文知識點 > 詞語解釋
和顏悅色:形容態(tài)度和藹可親。注意這個成語含褒義,與 巧言令色 區(qū)別開來。 例句:(課文《美麗的顏色》)這個物理學(xué)家和顏悅色地回答: 我不知道 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課外)此刻,樹木仿佛不
2024-06-19
入木三分:形容書法剛勁有力,也形容議論、見解深刻。注意前一個意思的適應(yīng)對象為 書法 。 例句:(課文《列夫 托爾斯泰》)在這種入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 編輯推薦: 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
2024-06-19
誠惶誠恐:形容小心謹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樣子。 例句:(課文《列夫 托爾斯泰》)他們對自己所想象的這位文壇泰斗形象頷首低眉,敬重有加,內(nèi)心的期望擴大到誠惶誠恐的地步。 (課外)不管企業(yè)做到什么樣,作為創(chuàng)業(yè)
2024-06-19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例句:(課文《列夫 托爾斯泰》)帶著這么一張臉,你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不管穿什么服飾,也不管在俄國什么地方,都不會有一種鶴立雞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2024-06-19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時也用來譏諷假裝正經(jīng)的人。 例句:(課文《藤野先生》)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xù)寫些為 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課外)如果想要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就要多與正人君子相
2024-06-19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zhuǎn)折。注意適用對象是 聲音 。 例句:(課文《藤野先生》)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
2024-06-19
振聾發(fā)聵: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常與 震耳欲聾 混用。 例句:(課文《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國家公祭日之長鳴警鐘振聾發(fā)聵,那些裝睡夢游的罪惡靈魂無處遁形。 (課外
2024-06-19
白手起家:比喻原來沒有基礎(chǔ)或條件很差而創(chuàng)立起一番事業(yè)。 例句:(課文《一著驚海天》)艦載戰(zhàn)斗機上艦,中國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 (課外)我國現(xiàn)代航空工業(yè)白手起家,中國飛機制造業(yè)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
2024-06-19
如夢初醒:好像剛從夢中醒過來,形容剛剛從糊涂、錯誤的境地中覺醒過來。 例句:(課文《 飛天 凌空》)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贊賞。 (課外)眼見投資的錢打了
2024-06-19
屏息斂聲:抑制語聲和呼吸。形容緊張、小心的樣子。 例句:(課文《 飛天 凌空》)這是達卡多拉游泳場的八千名觀眾一齊翹首而望、屏息斂聲的一剎那。 (課外)此時此刻億萬同胞都懷著熱切無比的心情,似乎都屏息斂
2024-06-19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 例句:(課文《消息二則》)國民黨反動派經(jīng)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 (課外)綜觀新時代產(chǎn)業(yè)發(fā)展變局,信息化浪潮正以摧枯
2024-06-19
心有靈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例句:(課文《帶上她的眼睛》)我心有靈犀地知道他在哪兒。 (課外)古人曾講山水畫家的高級境界是 煙云供養(yǎng) ,這是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也是人與自然的心有靈犀。 編輯推薦:
2024-06-19
不期而至:指事先沒有約定而意外到來,指沒有預(yù)料的到來。 例句:(課文《帶上她的眼睛》)一條突然出現(xiàn)的小溪,一陣不期而至的微風,都會令她激動不已。 (課外)小幸運、小驚喜其實就像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靈感一樣,并
2024-06-19
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 例句:(課文《偉大的悲劇》)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jīng)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 (課外)缺乏先進階級領(lǐng)導(dǎo)、缺乏國家主權(quán)
2024-06-19
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層次。 例句:(課文《偉大的悲劇》)從他語無倫次的話里,他們終于明白,這個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經(jīng)瘋了。 (課外)一看到面試官,小李就面紅耳赤,說話都語
2024-06-19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lfla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