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化學知識點 > 溶液
溶液的組成 ①從宏觀上看,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②從微觀上看,溶液的形成過程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劑分子之間。 ③溶液、溶劑和溶質之間的量
2023-02-13
溶液中溶質、溶劑的判斷 ①根據名稱:溶液的名稱一般為溶質的溶劑溶液,即溶質在前,溶劑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為溶質,汽油為溶劑;當溶劑為水時,水可以省略,如食鹽水中食鹽是溶質,水是溶劑;碘酒中
2023-02-13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組成、性質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顏色等完全一樣 穩定性:指外界條件不變時溶液長期放置,溶質不會從溶液里分離出來 注意 (1)溶液的關鍵詞:均一、穩定
2023-02-13
溶液
2023-01-08
溶解度表是中學化學溶液部分的重要知識點,讀懂溶解度表對化學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讀懂,還要能記憶,并用在解題中熟練運用,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 溶解度表分成三個部分,第一行是陰離子,即氫氧
2023-01-08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溶解過程中發生了兩種變化。 一種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向水中擴散,這一過程吸收熱量。[來源:學+科+網] 另一種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這一過程放出
2023-01-08
結晶現象 1、定義: 晶體:具有規則幾何形狀的固體 結晶:形成晶體的過程 2、結晶的兩種方法: 蒸發結晶(蒸發溶劑):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的固體 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固
2023-01-08
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①內部因素:溶質和溶劑本身的性質 ②外部因素:溫度(與其他量無關)
2023-01-08
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質: 因為溶液增加溶質前后,溶劑的質量不變。增加溶質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加的溶質的質量,而溶液的質量=原溶液的質量+增加的溶質的質量。所以,若設原溶液質量為Ag,溶質
2023-01-08
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 ①觀察法:當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質存在,且溶質的量不再減少時,表明溶液已飽和。 ②實驗法:當溶液底部無剩余溶質存在時,可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該溶質,攪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
2023-01-08
飽和與不飽和溶液的互相轉化: 不飽和溶液通過增加溶質(對一切溶液適用)或降低溫度(對于大多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質適用,反之則須升高溫度,如石灰水)、蒸發溶劑(溶劑是液體時)能轉化為飽和溶液。 飽和溶
2023-01-08
鹽溶液的反應方程式 1.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ZnSO4 + Cu 3.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金屬鐵的治煉原理:55.3CO+ 2Fe2O
2023-01-08
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 ①氣體的性質 ②溫度(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小) ③壓強(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
2023-01-08
混合物的分離 (1)過濾法:分離可溶物+ 難溶物 (2)結晶法:分離幾種可溶性物質 結晶的兩種方法 ①蒸發溶劑:適用于得到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物質。如NaCl(海水曬鹽) ②降低溫度(冷卻熱的飽和溶液):適用
2023-01-08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①Ca(OH)2和氣體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質、蒸發溶劑
2023-01-08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lfla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