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歷史知識點 >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歷史事件: 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取得勝利。 2、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
2023-03-25
長征精神是: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
2023-03-25
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1)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抗戰的勝利,洗刷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 (3)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
2023-03-25
紅軍長征的意義 : 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國家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023-03-25
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2023-03-25
五四運動意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精神:不妥協的愛國主義精神、追求民主科學的執著精神、承擔歷史責任的英勇精神。
2023-03-25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避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023-03-25
遵義會議的內容是:解決李德等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確立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的意義是: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023-03-25
戊戌變法的意義:戊戌變法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它有利于社會的進步。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2023-03-25
戊戌變法的內容 (1)政治: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有利于資產階級參與政權); (2)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 (3)文化:興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有利于西方科學技術的傳
2023-03-25
中共領導的軍隊名稱的演變: 秋收起義 工農革命軍 井岡山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 抗日戰爭 八路軍、新四軍 解放戰爭時期 中國人民解放軍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 中國人民志愿軍 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出發 29.紅軍長征是
2023-03-25
鴉片貿易 (1)目的: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常 (2)危害:①白銀大量外流,造成清朝財政危機;②損害中國人身心健康;③統治機構更加腐敗;④削弱軍隊戰斗力。
2023-03-25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27、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8、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9、
2023-03-25
近代經濟 、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39、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走上 實業救國 的道路。 40、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①萌芽:洋務運動到清末;②黃金時期:一戰期間;③凋謝萎縮:一戰后到新中國成立前
2023-03-25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2、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
2023-03-25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5、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洋務運動以 自強 和 求富 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6、1875年,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
2023-03-25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1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第一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一中國同盟會。 13、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
2023-03-25
新時代的曙光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4、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口號,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15、近代化的四次探索:器物技術層面的洋
2023-03-25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 19、1924 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20、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 21、1926 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進行北伐,消滅了吳佩孚
2023-03-25
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 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互助合作道路實現的,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①新中國建立后是組織互助組階段;②1953年到1955年上半年,是大辦初級社階段
2023-02-19
論述近代兩次中日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提示:可從政治、經濟、國際地位等方面考慮)。 影響兩次戰爭結果的因素: (l)領導因素 甲午戰爭時清政府腐敗無能,指導思想是消極避戰,積極求和.抗日戰爭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
2023-02-19
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勝利的歷史意義: 首先,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
2023-02-19
論述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地位和作用。 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抗日的主戰場,是中國抗戰的重要特點之一。這是由當時中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 正面戰場大型會戰有淞滬會戰、太原
2023-02-19
為什么說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壯舉,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斗爭勇氣和民族犧牲精神,成為打敗
2023-02-19
比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革命統一戰線。 (1)廣泛性和復雜性。革命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除四大階級以外,還包括蔣介石為首的親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
2023-02-19
抗戰勝利的原因及其意義。 勝利的原因: 第一,國土面積廣大,戰略縱深優勢明顯,引誘日軍深入以后,日軍力量被分散,后勤供應線拉長,越來越吃力,日本注定失敗。 第二,隨著戰爭的深入,中國軍隊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2023-02-19
簡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原因與過程。 必然性: ①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使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全國各族人民強烈要求一致抗日。 ②另外日本侵華,影響了英美在華利益
2023-02-19
民主革命時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變過程。 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土地政策的演變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土地政策主要從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這三個不同的階段逐漸演變的。 (1)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制
2023-02-19
南京國民政府加強統治的措施。 (1)加強對財政金融的控制: ①整頓稅務。南京政府分別于各國談判,收回了部分海關自主權,適當提高了稅率。此后財政收入大增,反過來又穩定了財政。 ②控制金融。在上海成立了中央
2023-02-19
試列舉著名的抗日民主運動。 (1)東北抗日義勇軍: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義勇軍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但是,由于國民政府拒絕接濟,義勇軍本身又缺乏統一組織和堅強領導,
2023-02-19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1)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促使國民黨政策的發生變化,客觀上迫使蔣介石停止了剿共內戰之舉,爭取到了蔣介石抗日的承諾,加上共產黨的不懈努力,終于使國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實現。 (2)
2023-02-19
評述南京國民政府的改定新約運動。 目的 為緩和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制造對外 自主 形象;同時也為擴大稅源,解決內戰軍費,在它建立不久,圍繞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的問題,發起了要求帝國主義支持的 改訂
2023-02-19
簡述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必然性、經驗教訓。 客觀 ①中外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和聯合剿殺; ②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遭到破壞。 主觀 ③年幼的中國共產黨缺乏革命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 ④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
2023-02-19
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原因。 國內因素: (1)中國已經有了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基矗二十年代初,中國的無產階級已經成為一支強大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2)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023-02-19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引起的三次思想論爭。 (提示:問題與主義之爭、關于社會主義的辯論、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爭論) 關于問題與主義的爭論。李大釗和胡適的主要分歧是:①要改造中國,問題多得很,是根本改
2023-02-19
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和歷史意義。 歷史背景: (1)北洋軍閥政府實行獨裁統治,投靠帝國主義,大量出賣國家權利,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2)1919年 五四 運動前夕,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已經迅速壯大到二百多萬人,他
2023-02-19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lfla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